电脑版

青春绽放在基层的舞台 信息工程系“三下乡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3-17 浏览次数: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要求,信息工程系以"实践育人、服务兴乡"为导向,于2025年寒假精心组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筑基+实践赋能"双轮驱动,聚焦岗位实习实训、基层治理调研、非遗文化挖掘、志愿服务四大实践模块,构建起"校地联动、产教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青年学子们深入基层服务点,累计完成320小时实地服务,形成民生调研报告7篇,参与志愿宣传等专业实践项目5个,惠及群众600余人次,在躬身实践中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频、与时代共振的责任担当。
       在寒假期间,我系众多青年响应号召,参与“三下乡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助力文化建设:图书馆里的青春身影
       高碑店市图书馆里,计算机应用2401班的王瑞涵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从最初的书籍编码录入,到参与组织青年读书会、猜灯谜等活动,她始终全身心投入。在录入书籍编码时,她和伙伴们积极探索更高效的方法;在青年读书会上,她乐于分享读书感受,与书友们交流思想;在猜灯谜活动中,她认真负责看管礼品,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

图片1.png

       通信2401班学生潘忠凯,曾服役于河北武警总队、有着8年军龄且在部队担任信息通信网络管理员一职,寒假期间选择在石家庄桥西区应急管理局实习,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他认真完成文件收发、信息收集等基础工作,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工作,仔细统计各类隐患信息,为后续整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他还在春运期间参与志愿服务,为返乡旅客提供帮助,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社会的理念。

图片2.png

      铁通2401班的刘鸿玮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汇通街道办事处担任安检员,肩负消防安全检查和文件整理的工作。在消防安全检查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在文件整理工作中,他认真分类、统计数据,为街道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在与群众沟通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让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这段实习经历将对他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也希望未来能继续在应急管理领域发光发热,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贡献更多的力量。

图片3.png

      计算机应用2401班谢博文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在社区组织的关爱孤寡老人行动中,他定期前往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帮忙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他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在活动筹备期间,他精心设计活动流程、准备物资。活动现场他积极组织居民参与,维持秩序。通过这些活动,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区氛围愈发和谐。这些成长和收获不仅让谢博文自身变得更加优秀,也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个人力量对于社区发展的重要性。他明白,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可能在他人心中种下温暖的种子;每一次积极的行动,都能为社区的和谐添砖加瓦。

图片4.png

       在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探索中,学生们并未停下思考的脚步,通信2302班的田思佳、刘飞、杨诚开始积极探索创新传承路径。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决定借助网络的力量推广非遗文化。学生们计划创建专门的非遗文化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精心制作并发布龙凤花祖等非遗文化的图片、视频,详细介绍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让更多人能够跨越地域限制,轻松了解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他们还设想将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开发相结合,希望设计出一系列以龙凤花祖为主题的创意产品,如精美的文具、时尚的饰品、独具特色的家居用品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能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大家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图片5.png

       通信2401班李鑫源在博物馆的实习经历丰富而充实。他接待不同的参观团体,为老年参观团讲解解放战争时期的展区,让老人们重温那段峥嵘岁月;采用 “探秘任务卡” 形式为小学生讲解,激发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在日常工作中,他认真整理留言簿,协助核对文物档案,参与展厅清洁和展览布展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思考如何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参观体验,如建议在讲解中穿插老战士口述细节、为青少年导览预留更多实物观察时间等。李鑫源通过实习,不仅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还为传承历史记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图片6.png

       唐山铁路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唐胥铁路作为中国自主修建并留存的首条铁路,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伟大跨越。铁路建设者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铸就了独特的红色精神。通信2401的徐畅深入研究这段历史,被先辈们的事迹深深触动。她从铁路发展历程中汲取到强大的精神力量,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团队协作中要紧密配合、共同奋进,更要时刻牢记自己对国家和家乡的责任,这种精神成为她参与“三下乡 返家乡”活动的强大动力。

图片7.png

通过“三下乡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信工学子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自己,在服务家乡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担当,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